安全保卫处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把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解决校园安全问题的一把钥匙,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贯彻于平安校园建设全过程,党建引领聚合力,筑牢校园“大安全”。
在统筹部署上用“心”“党建+安全”建设全省首家校园公安警务社区
安全保卫处党支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托“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论述,开展“学习枫桥经验,筑牢校园安全防线”系列大学习、大讨论、大行动,凝聚全员智慧,形成《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校园道路交通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校园安全工作制度文件,不断丰富完善平安校园建设方案。
党支部与哈尔滨市公安局、南岗公安分局、新建派出所以及兄弟高校开展联建共建,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转化为实际行动,建成全省首家校园公安警务社区。
党支部以“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为主线,着力推进“三亮三创”能力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推进党员先锋岗创建,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加强集中排查,推动执法下沉,构建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安全防范机制,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校、平安不出事”。
在创新服务上用“情”“党建+警务”打造奋斗新“警”色打造“警务室+”公安政务服务
党支部践行“以师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推动“党建+警务”融合,对接属地公安机关,配备常驻民警,构建“一站式”办事体系,推进“智慧党建”与“数字警务”双轮驱动。围绕户政、无犯罪记录证明、居住证等15项高频政务,优化流程,前移服务窗口,实现“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不断增强校园警务服务的精准度和便捷性。
实施“24小时”安全志愿服务
党支部组建蓝盾安全志愿服务队,弘扬“奉献进步、务实创新”精神,全天候提供应急救助、隐患排除、纠纷化解等志愿服务,推动安全服务由响应型向预防型转变。支部党员主动亮身份、担重任,形成“党员带头、全员参与”格局,提升校园警务温度。截至目前,志愿服务队获赠锦旗12面,师生满意度显著提升,全体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哪里有急难险重,哪里就有党员的红色身影。
在治安管控上用“力”“党建+治安管理”共绘矛盾风险化解“同心圆”
党支部坚持守正创新,党建赋能校园安全治理,强化党组织核心领导力,创新治理模式,筑牢安全防线,守护师生平安。
“四定”联动机制擦亮“先锋履职”名片
党支部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执行力,推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校警“四定”联动机制,推动治理模式由静态向动态、被动向主动、单一治标向综合治理转变。一是联动巡逻快处置,党员带头参与警校巡逻,采取“一车两警”或“两车四警”模式,强化车巡、步巡、定点值守,提升防控密度与精准度,构建“党员带头、警力前置”治理格局。二是监控巡防快响应,建设“人防+技防+联防”立体化安防体系,依托智能监控和校警联动机制,实现快速预警、精准处置,构筑警情快处“一线堡垒”,以科技赋能夯实校园安全屏障。
“党建+宣防+技防”筑牢精准高效反诈防线
党支部联合市局反诈中心,构建“党建+宣防+技防”模式,精准预警、分类劝阻,筑牢反诈防线。一是深化宣防教育,组织民警进课堂、进书院,结合案例教学、模拟实战,提升学生防诈意识。二是强化群防联控,构建“民警+党员+学生”三层防护体系,依托党支部、书院、辅导员,精准推送预警信息,实现快速劝阻。三是深化警校共育,聘请警务干部担任书院导师,融入思政教育,增强网络安全意识。2023-2024年,精准预警劝阻100余人次,校园非接触类诈骗下降67.3%。
“三员”联调机制前置化解矛盾在萌芽
党支部依托警务室,推行“党员+警员+辅导员”联调机制,联合属地派出所定期会商,构建全链条矛盾化解体系,实现早发现、快响应、稳处置。2023-2024年,矛盾化解率达100%,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工作经验与启示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安全保卫处党支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强化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法宝,也是践行党建和业务“五维一体”融合理念,提升落实“五个坚持、五个注重”办学原则能力的重要体现。
安全保卫处党支部将不断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依托“书记项目”建设,持续深化“党建+”新内涵,聚焦平安校园建设堵点、难点和顽症问题,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注重思路创新、载体创新、抓手创新,持续夯实党支部建设基础,激励党员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加速推进学校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安全保障。